摘要

本文采用离子交联和巯基化两种不同方式改性壳聚糖,制备载有活性蛋白的壳聚糖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粒径/zeta电位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模拟消化实验等手段,探讨了其微观结构和控释性能。实验结果发现,由于分子间氢键作用,pH值、CS:TPP质量比以及BSA浓度等对交联壳聚糖水凝胶的蛋白包载率影响明显,而由于巯基的引入,使得巯基化壳聚糖水凝胶在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小的粒径(平均409.61 nm)和较低的表面电势(平均-0.67 mV)。壳聚糖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水凝胶的控释性能。模拟消化实验显示,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在模拟胃液中出现突释现象,在运送至结肠前,已有44.76%的活性蛋白释放,而巯基化壳聚糖水凝胶在模拟上消化道环境中释放缓慢,仅有8.42%的活性蛋白释放,运转至模拟结肠,活性蛋白释放速度逐渐增加,呈现持续释放的效果,约有34.53%的BSA逐渐释放在结肠中。因此,巯基化壳聚糖基水凝胶具有更好的控释性能,这对活性蛋白的生物利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