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血管环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臧越; 周杰; 姜涛; 杜靖; 杜嘉会; 吕飙*; 范占明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35): 2861-2864.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35.011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儿童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0月–2014年12月经MDCT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环的43例患者的CT资料, 其中男21例、女22例, 年龄29 d~8岁, 中位年龄1.46岁, 1岁及1岁以下33例。所有病例心内解剖畸形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如有手术即与手术记录对照。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 评价图像质量能否满足诊断要求, 探讨MD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方法。结果 43例血管环构成类型:肺动脉吊带6例(13.95%), 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9例(20.93%), 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8例(41.86%), 双主动脉弓10例(23.26%)。40例(93.02%)合并心脏血管或肺部其他畸形, 各种畸形均得到清晰显示。心内解剖畸形均得到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3例(6.98%)不合并其他畸形的血管环病例中, 2例气管有受压改变。1例为肺动脉吊带, 经手术证实;2例为双主动脉弓。43例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能够进行三维重建, 且图像清晰。MPR、VR重建图像直观显示血管环的起源、形态、走行, MinIP及气管V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气管形态及发育状况, 可直观显示血管环与气管、食管的空间关系。对于血管环病例, 应注意显示血管环的组成, 测量其径线, 注重观察气管支气管及食管全程, 特别是与血管关系密切的节段, 应用MPR测量气管支气管受压狭窄内径, 同时依据节段分析法显示及测量可能合并的心内解剖畸形, 做出完整诊断。提出血管环标准化诊断方案。结论 MDCT轴位扫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与气管、食管间的毗邻关系, 是检查血管环的有效手段。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