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当在地经验的本土化之争日趋式微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本土化之争依然存在。这方面最新例证之一就是,有学者提出"接受主体性"这一概念以解释庄子传播思想。"接受主体性"作为概念因其无前提、无内涵、无印证恐有失妥当;对庄子,我们后人应该抱有"了解之同情",同时有取珠还椟、避名居实的苦心孤诣。为避免陷入穿凿附会,传播学本土化可资借鉴的路径有三:社会学的"文化自觉",哲学层面的思辨以及历史学层面的传播活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