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某院门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并探讨其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及门诊病历系统收集医院门诊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抗凝治疗情况,采用CHA2DS2-VASc评分法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851例患者。其中,男466例(54.76%),女385例(45.24%);平均年龄(66.4±12.4)岁;瓣膜性房颤164例(19.27%),非瓣膜房颤687例(80.73%);合并症排名前3的依次为心力衰竭(478例,56.17%),高血压(346例,40.6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73例,32.08%)。总体抗凝治疗率为62.28%(530/851),单纯抗血小板治疗率为17.86%(152/851),47.74%(253/530)的患者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800例卒中中、高危房颤患者中,502例(62.75%)接受抗凝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5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降低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P<0.05);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瓣膜性房颤、卒中病史为提高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该院门诊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较低,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抗凝治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