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电磁扰动系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85例)及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43例)、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38例)、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30例)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开通术患者196例,经全脑血管DSA证实为颅底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根据机械开通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将196例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40例)和无出血转化组(15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发病至治疗时间、电磁扰动系数,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机械开通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机械开通术后行电磁扰动系数动态监测,采用24 h持续动态监测1~3 d,此后3次/d,15 min/次,共监测7 d。该研究以术后首次监测值为目标值。电磁扰动系数正常范围为125~145。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出血转化组心房颤动比例大于无出血转化组[27. 5%(11/40)比12. 8%(20/156)],入院时NIHSS评分[(15. 2±2. 6)分比(12. 4±2. 4)分]、电磁扰动系数水平高于无出血转化组[(153±23)比(128±19)],术前ASPECTS水平低于无出血转化组[(6. 4±2. 3)分比(7. 4±1. 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以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为因变量,将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由低到高)、术前ASPECTS(由低到高)、电磁扰动系数(由小到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5. 070,95%CI:1. 800~14. 277,P=0. 002)、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 198,95%CI:1. 034~1. 388,P=0. 016)、电磁扰动系数增大(OR=1. 061,95%CI:1. 038~1. 085,P <0. 01)是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术前ASPECTS升高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OR=0. 671,95%CI:0. 509~0. 883,P=0. 016)。(3) ROC曲线下面积以0. 5作为参考界值,电磁扰动系数曲线下面积为0. 797(P <0. 01),电磁扰动系数的最佳预测值为143,其敏感度为67. 5%,特异度为78. 8%。结论电磁扰动系数升高可尝试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应结合头部CT检查结果进行明确,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安阳市人民医院; 开封市中心医院; 周口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