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P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例CHD外科术后PB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外院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右肺动脉狭窄介入球囊扩张1例(患者1),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左肺动脉狭窄介入支架植入1例(患者2),肺动脉闭锁矫治术后左肺动脉狭窄介入球囊扩张1例(患者3),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左右肺动脉狭窄分别行左右肺动脉介入球囊扩张1例(患者4),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后左肺动脉狭窄介入球囊扩张1例(患者5),肺动脉闭锁矫治术后左右肺动脉狭窄、左肺动脉介入球囊扩张、右肺动脉介入支架植入1例(患者6)。比较介入治疗前后的狭窄直径和跨狭窄处压差;观察术后即刻的介入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无心跳骤停、心包积液、恶性心律失常等介入并发症。介入治疗后,跨狭窄处压差由治疗前的(42.63±16.70)mmHg降至治疗后的(25.38±12.00)mmHg,狭窄直径由治疗前的(2.65±1.27)mm升至治疗后的(7.68±2.92)mm。随访1~5年,平均随访时间2.5年,患者3在随访第4年因再狭窄于外院行支架植入,其余5例患者均未发生栓塞、支架移位或断裂等,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 介入技术在儿童CHD外科术后PBS的治疗中安全可行,可作为CHD外科术后PBS的有效治疗方法。
-
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