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盲文是中国视障人士认识世界主要方式之一。然而直到19世纪末,西方的六点制盲文才开始传入中国,产生了“康熙盲文”与“心目克明”盲文等影响深远的旧盲字。由于种种原因其传播过程与出版技术并未被全面接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直至20世纪50年代,黄乃先生开始对“现行盲文”进行改造,与中国本土结合,以铅字印刷完善盲文出版技术。虽然这一过程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遇到诸多挑战。之后,黄乃先生不断进行“自我否定”,以“双拼盲文”的制定标准规范了盲文出版流程,最终使得六点制盲文在中国落地生根。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能够发现汉语盲文与盲文出版技术之间的复杂关联,并就汉语盲文与盲文出版技术演变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转折节点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其中汉语盲文的发展规律与技术变迁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