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率,并探讨ICD程控策略。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植入ICD[包括单腔、双腔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223例,所有患者按指南既定程控方案设置,其中仅监测区设置为≥120次/min至<187次/min,并定义为慢频率室速。随访期间若观察到慢频率室速发作负荷≥10%或出现症状者,给予参数调整增设3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分为两组,A组每阵8个刺激,B组每阵15个刺激;后续随访中所有接受ATP治疗的慢频率室速患者分为室速频率≤150次/min和>150次/min两组。结果 所有患者中59例(26.5%)发生慢频率室速,发作负荷≥10%或伴症状者21例(9.4%);增设ATP后,共观察到慢频率室速共565阵,其中A组为281阵室速,B组为284阵室速。A组成功率为85.4%(240/281),与B组成功率83.1%(236/2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率≤150次/min组421阵,ATP成功率91.9%(387/421),未观察到ATP加速为常规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区;频率>150次/min组144阵,ATP成功率82.6%(119/144),观察到15阵ATP治疗后加速,在所有慢频率室速发作中占2.7%。结论 慢频率室速在ICD术后有较高发生率,设置3阵ATP治疗安全有效,而每阵15次刺激不优于每阵8次刺激,发作频率≤150次/min者不易加速为快频率室速或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