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看过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原创话剧《记忆密码》,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部包含积极价值倾向度,张扬理想信念,重视生命个体意识,又能达到艺术审美和"教化"效果的"主旋律"戏剧。20世纪60年代,迫于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为满足备战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国家启动了"三线建设"战略决策。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等,远赴大西南、大西北偏远地区,展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出一段辉煌岁月。话剧《记忆密码》定位在因三线建设而发生巨大变化的"钒钛之城"攀枝花,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当下。全剧由一组数字"2036"开启记忆追寻,以"攀三代"漆小花为叙述视角,以攀钢三线建设者"攀一代"的爱情、奋斗为故事主线,融合了生在攀钢却试图逃离、但最终寻根攀钢的"攀二代"为情感连接,展示了攀钢三代人的理想信念、生活追求与情感梦想,慷慨激昂地提起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彰显了"三线建设者"的爱国初心。全剧以宏大的时代背景为底色,将视角聚焦在时代洪流里具体的生命个体上,细致入微地描写大时代下平凡人的命运,由攀钢三代人的个体情感向观众展开了一幅三线建设的感人画卷,描绘出属于共和国奋斗征程的精神图谱。

  • 单位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