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

作者:施凯日; 李豪杰; 王扬; 周树一; 彭宇杰; 陈云琳; 胡旭栋; 马维虎*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1, 31(08): 676-692.

摘要

目的 :使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前路枕骨髁螺钉的相关置钉参数,探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共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30例,女20例,年龄42.2±8.6岁(23~68岁)。排除感染、肿瘤、解剖畸形、骨折脱位、退行性变及严重骨质疏松,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及寰椎进行三维CT重建后,模拟前路置入直径3.5mm的枕骨髁螺钉,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及寰枕关节面的距离、螺钉与舌下神经管的最短垂直距离、进入枕骨髁骨质内的钉道长度,再用3-matic软件测量螺钉的头倾角及外倾角,将螺钉各置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模拟成功置入100枚前路枕骨髁螺钉,三维模型观察均无枕骨髁内外侧壁、寰枕关节面及舌下神经管的损伤。前路枕骨髁螺钉各置钉参数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钉点距枕骨髁内侧缘水平距离及寰枕关节面垂直距离分别为3.28±0.54mm、2.84±0.45mm,螺钉头倾角、外倾角、距离舌下神经管最短垂直距离及钉道长度分别为4.07°±2.40°、33.09°±4.37°、4.76±0.74mm、21.54±2.01mm。结论: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显示正常成人枕骨髁有足够的体积空间容纳直径3.5mm的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前路枕骨髁螺钉技术是治疗枕颈不稳时颅侧固定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