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20世纪50年代从朝鲜战场负伤归国的昌耀,秉承“无意于宴居的父辈们”1的传统,在一幅以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为背景的、被诗人视为“崇拜的美神”②的女勘探队员画像的感召下,前往青藏高原。作为在楚文化熏染中成长的昌耀,思接《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2腾空远游的文脉,似乎是要去完成屈原千年之前思而未达的夙愿。自此,青海便成为昌耀的生息之地。昌耀晚年自喻“托钵苦行僧”,④对这一具有佛教意味的称呼,唐晓渡这样记述:“不用说,
-
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