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2014年1月—2018年12月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变化特征,为本地区HFM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宁地区2014年—2018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HFMD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收集各哨点医院HFMD病例血标本,采用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和(COXA16)进行核酸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2014年1月—2018年12月西宁地区累计报告HFMD病例4 455例,年均发病率595.05/10万,男女比例1.62?1,发病高峰期集中在每年(6~7)月份,(0~3)岁儿童发病率占79.81%,散居儿童发病率占60.29%。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主要为CoxA-(16)病毒,2015年、2016年、2018年主要为其他肠道病毒,2017年主要为EV71。结论:西宁地区HFM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差异,防控的重点时间段为每年(6~7)月份,重点防控地区为城东区、城西区、城中区和城北区,重点人群为(0~3)岁散居儿童。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大对医务人员HFMD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疾病救治水平,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各级实验室需持续加强对HFMD的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其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