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初始治疗应答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61例AIH患者经过正规标准治疗之后, 49例(80.33%)获得完全应答, 为应答良好组, 12例(19.67%)应答不完全, 为应答不良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腹部B超、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表现及治疗应答反应。文中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答不良组与应答良好组均以女性为主, 性别比例、平均发病年龄及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应答不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免疫球蛋白(Ig)G与IgM均高于应答良好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应答良好组相比, 应答不良组合并除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MA)及其M2型抗体之外的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更高(75.0%对比16.3%, P < 0.001), 其中, 抗gp210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0,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应答不良组和应答良好组肝硬化的比例分别为50%和16.3%, 脾大的比例分别为58.3%和22.4%, 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可以得出高ALP(P = 0.034, OR 1.017, 95%CI 1.001~1.033)、合并除ANA、SMA、AMA/M2抗体之外的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P = 0.017, OR 70.842, 95%CI 2.132~2 354.371)、肝硬化(P = 0.049, OR 28.777, 95%CI 1.015~815.854)为影响初始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ALP、合并除ANA、SMA、AMA/M2抗体之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及肝硬化均与应答不良密切相关。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