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三病区接受PCI的4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并发组(63例)和未并发组(42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绘制校准曲线,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内部验证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比较,患者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吸烟史、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并发糖尿病、低血钾、PCI术后无/慢复流占比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发病至PCI时间≥6 h占比大于未并发组(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性别和病程、并发高血压、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发病至PCI时间≥6 h、术前TIMI血流分级0级、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并发糖尿病、hs-CRP、低血钾、PCI术后无/慢复流均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构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55~0.829,P<0.05),灵敏度为73.02%,特异度为86.05%;Bootstrap自抽样法内部检验的一致性指数为0.796,该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结论 年龄、吸烟史、发病至PCI时间≥6 h、术前TIMI血流分级0级、冠脉多支病变、Killip分级Ⅲ~Ⅳ级、并发糖尿病、hs-CRP、低血钾、PCI术后无/慢复流均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指导临床筛选高风险患者以预防患者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