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疗效与安全性, 为其用于儿童术后镇痛提供合适的用药参考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 选择2019年11月到2021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ASAⅡ~Ⅳ级)且术后入住PICU的157例患儿, 随机单盲分为5组, 氢吗啡酮低剂量组(H1组, 30例):氢吗啡酮剂量≥2且<3 μg/(kg·h);氢吗啡酮中剂量组(H2组, 30例):氢吗啡酮剂量≥3且<4 μg/(kg·h);氢吗啡酮高剂量组(H3组, 31例):氢吗啡酮剂量≥4且≤5 μg/(kg·h);舒芬太尼组(S组, 36例):舒芬太尼剂量为0.08 μg/(kg·h);吗啡组(M组, 30例), 吗啡剂量为20 μg/(kg·h)。5组患儿同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2 μg/(kg·min)作为镇静治疗。于术后1 h、4 h、8 h、12 h、24 h进行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同时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乳酸、血清皮质醇水平, 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时需追加镇痛镇静药物的患儿例数及次数、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5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小儿危重病例评分、AS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术后各组患儿呼吸、心率、血糖、乳酸及血清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各组患儿术前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 术后各组平均动脉压在4 h、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1组、H2组、H3组在术后1 h、4 h、12 h、24 h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M组(P<0.05), H1组、H2组、H3组间在各时间点镇痛满意度无明显差异。(4)H1组、H2组、H3组在术后4 h、24 h镇静满意度显著高于M组(P<0.05)。H1组、H2组、H3组间在各时间点镇静满意度无明显差异。(5)H1组、H2组、H3组与S组在术后镇痛满意度和镇静满意度均无明显差异。(6)H1组[1(0, 2)次]、H2组[1(0, 2)次]、H3组[1(0, 2)次]组患儿24 h内追加镇痛镇静药物次数少于M组[2(2, 3)次],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且H1组、H2组、H3组追加镇痛镇静药物患儿例数少于M组(P均<0.05);H2组和S组机械通气时间最短[H2组(88.3±2.9) h, S组(85.9±3.0) h]。(7)H1组、H2组、H3组和S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M组出现2例呼吸暂停。结论氢吗啡酮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 与舒芬太尼效果相当。氢吗啡酮3~4 μg/(kg·h)+咪达唑仑2 μg/(kg·min)可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 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靠, 为小儿术后镇痛镇静的有效药物组合。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