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隐士,总体来看是隐居不仕的士人,其流风余韵,至今仍在知识分子的内心激荡。隐士所激起的美好历史涟漪,鼓动着今天的学人乐此不疲地进行研讨。有学者所指出:"‘士’的传统虽然在现代社会结构下消失了,‘士’的幽灵却仍然以种种方式,或深或浅地缠绕在现代中国知识人的心里。"而作为士人特殊群体的隐士传统亦可如是观。春秋战国时期虽言"百家",其实无论当时尤其是后世,只有儒道两家保持了长久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其他各家所无法媲美的贡献,所以在探讨隐士文化时,也无法回避儒道两家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论的建构。本文正是基于此来论述儒道两家对隐士文化理论的贡献,并分析二者所做贡献的异同。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