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不同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算法及相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针对四川省3个区域(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中盆地),利用34个气象站点1967—2016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PM)法计算的ET0为标准,对FAO-24Radiation(FAO-Ra)、Priestley-Taylor(PT)、Makkink(MK)、Hargreaves-Samani(HS)、Blaney-Criddle(BC)、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Rohwer(Ro)7种方法的ET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选取其中综合表现较好的3种方法进行相应的SPEI计算。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误差分析、K-S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区域不同ET0算法下的SPEI适用性。结果表明:7种方法在不同区域计算精度差异显著,在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PT法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99.11 mm以下,大部分气象站点的相对误差(RE)介于-3.8%~14.2%之间,适用性最好;MK、Ro法在3个区域的表现均较为稳定。基于PM、MK、Ro、PT 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SPEI在同一区域变化趋势一致,在有实际旱情的年份,其最小值均低于0,能够识别历史干旱事件。SPEI_PT和SPEI_PM具有最相似的周期振荡变化,SPEI_Ro和SPEI_PM的周期差距最大。1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比3、12个月时间尺度好,在1个月时间尺度下,SPEI_MK与SPEI_PM有更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RMSE仅为0.15。在数据缺失条件下,SPEI_MK可以作为SPEI_PM的替代,该方法可为四川省的干旱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