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病例报告及系统文献复习

作者:韦宜山; 刘万林*; 王国强; 郝强;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 孙亮; 孙超; 娜木罕; 路帆; 马国洋; 杨德文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22, 42(16): 1065-1076.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对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HDH)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文献复习的方法, 探索HDH流行病学特征和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并获随访的11例(12髋)HDH患儿相关资料, 其中男2例, 女9例, 首次脱位年龄2.25(1.66, 3.75)岁, 确诊时年龄4.33(3.33, 6.17)岁。同时检索1932年至2022年相关文献, 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认24篇HDH个案和临床报道纳入研究, 获得文献中33例(38髋)HDH患儿资料, 男5例, 女28例, 首次脱位年龄2.00(1.50, 2.00)岁, 确诊时年龄4.00(2.55, 5.00)岁。分析共计44例(50髋)HDH患儿性别、首次脱位年龄、确诊时年龄、激发脱位方式、脱位侧别和方向、伴随症状、家族史、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获得HDH流行病学特征。对41例HDH患儿(3例缺少治疗描述, 被剔除), 采取观察加心理干预19例(46.34%), 石膏或支具固定13例(31.71%), 手术治疗9例(21.95%)。对治疗前后骨盆正位X线片和髋关节脱位瞬间"真空现象"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le, CE角)、Reimers不稳定指数。采用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 同时记录脱位消失时间。结果 44例(50髋)HDH患儿随访时间(4.05±2.93)年, 治疗后脱位消失的时间(1.28±1.19)年。其中女37例, 男7例;首次脱位年龄(2.64±1.54)岁, 确诊时年龄(4.52±2.64)岁;右侧脱位30例, 左侧8例, 双侧6例;屈髋、内收、内旋或屈髋、内收作为激发脱位方式39例;后位脱43例;脱位时伴有响亮的"咔哒"声41例;无痛性脱位36例;脱位瞬间捕捉到真空现象37例。所有患儿均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史。观察加心理干预组、石膏或支具固定组和手术治疗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脱位瞬间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CE角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与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51, P<0.001;H=55.70, P<0.001;H=54.69, P<0.001)。与手术治疗组术后脱位即刻消失相比较, 观察加心理干预组和石膏或支具固定组脱位消失时间明显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3, P<0.001)。结论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的幼儿期女孩, 无痛性髋关节后脱位伴"咔哒"声以及脱位瞬间真空现象是HDH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建议作为初始治疗方案, 当保守治疗无效, 需手术治疗迅速稳定髋关节。

  • 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包头市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