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使用2019年7月5-20日在珠江河口伶仃洋定点连续观测的海表面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海表温度、盐度、海流数据、遥感降雨数据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影像,利用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观测期间内伶仃洋海表面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表层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0.44~1.75μg·L-1,平均值为0.80μg·L-1,其变化周期主要为6 h、12 h和24 h。其与相对应周期的潮流存在明显的相位关系,并且在降雨后两者的相位关系发生了转换。7月5-12日,叶绿素a与潮流基本呈反相位关系,涨急时叶绿素浓度低,落急时叶绿素a浓度较高,浓度相差约为0.3μg·L-1。珠江流域在7月8-13日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前后海水表层叶绿素a浓度在6h、12h和24 h周期波段的振幅由0.02~0.09μg·L-1增加到0.15μg·L-1左右。同时,降雨对珠江河口的叶绿素a浓度造成了一个持续80h的增加过程,浓度增加了0.3μg·L-1。发生降雨后,7月13-20日期间潮流滞后于叶绿素a约6h,水位最高时叶绿素a浓度最低,水位最低时叶绿素a浓度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降雨不仅引起了河口区叶绿素a浓度的增加,还造成了叶绿素a和潮流间相位关系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