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急性脑出血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价值。方法于发病24 h内检测10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3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沉均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均P<0.01)。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各指标均变化显著(均P<0.01),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中仅全血黏度(200 s-1和50 s-1)、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除血沉外,其余指标均变化显著(均P<0.05)。随着血肿量增加,脑出血患者全血黏度(200 s-1和50 s-1)和血浆黏度均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不同出血部位脑出血患者200 s-1和1 s-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脑出血急性期血液呈现浓、黏、聚、凝状态且合并高血压者变化显著。随着血肿量增加,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不同出血部位影响也不同。
-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