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属于“新类型公共艺术”多元性的公共美育,更加强调综合性视角下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塑造。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看似隔绝性的“艺术自足”社区如何发挥“社区—大众”公共美育的作用。在此意义下,成都麓湖社区和秦皇岛阿那亚社区的“社区—大众”公共美育模式是世界公共美育潮流和中国艺术发展融合下的新样态。借助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和持续性的实践观察,可以区别两个社区在公共美育道路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数字参与下阿那亚社区的“自律性”营造和美术馆转型下麓湖社区的“在地性”发展。这两种模式的概括并不是在优越性上的相互比较,而是呈现目前正在发生的现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