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石家庄市1990—2017年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近距离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的雷暴方位、风、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12 h内的雷暴方位走向大多呈现从西北或偏西方位经过天顶至东南或偏东方位,或终止于天顶。输电线路雷击前6 h内气象要素的小时变化,地面最多风向由东南经东北向西北旋转,最大风速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增大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本站气压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变化趋势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前6 h、3 h和1 h气象要素波动幅度的年变化,前1 h气温和地面温度波动幅度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其他时段气象要素波动幅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地面最多风向逆时针旋转,最大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明显上升,气温和地面温度明显下降,但气压变化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发生次数分别与输电线路雷击前1 h气温和地面温度波动幅度呈现完全明显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