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评估钛种植体表面不同的抗菌涂层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方法 30枚纯钛棒随机分为3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银电沉积处理(Ti-Ag),硅烷化处理(Ti-Si),未进行处理(Ti)。将30颗种植体随机植入5只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每只6颗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颈部结扎并引入牙周致病菌,诱导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诱导2个月后,对比格犬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包括临床指标检测(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种植体松动度)、X射线检查、组织学分析,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炎诱导2个月后,Ti-Ag和Ti-Si组种植体周围黏膜有轻到中度水肿,叩诊声音清脆,无松动;Ti组种植体周围黏膜明显水肿,甚至出现破溃、脓液溢出,叩诊声音浑浊,个别种植体临床可见松动。Ti-Ag和Ti-Si组各临床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Ag和Ti-Si组各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结果显示,Ti-Ag和Ti-Si组种植体周围骨无吸收,骨密度均匀致密;对照组周围牙槽骨呈垂直吸收,种植体与骨组织间可见透射状影像,其骨吸收量小于Ti-Ag和Ti-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见Ti-Ag和Ti-Si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骨结合,骨-种植体接触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Ag和Ti-Si抗菌涂层表面处理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的骨吸收。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航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