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犬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治疗的效果,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SCI+AD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SCI+BMMSCs)和模型对照组(SCI+PBS),其中SCI+ADMSCs组、SCI+BMMSCs组及SCI+PBS组使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SCI+ADMSCs组及SCI+BMMSCs组于1,2,3,7,14 d以1×106 mL/kg细胞数量局部多点注射犬间充质干细胞,SCI+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不做注射处理。使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ELISA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浆及脊髓组织炎性因子含量,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髓鞘及GFAP含量等方法评价犬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造模后7,14,21,28 d SCI+ADMSCs组与SCI+BMMSCs组大鼠BBB评分均较SCI+PBS组有极显著性上升(P<0.01);SCI+ADMSCs组与SCI+BMMSCs组大鼠血浆及组织中tnf-α含量较SCI+PBS组显著下降(P<0.05);SCI+PBS组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瘢痕组织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而脊髓髓鞘含量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结果表明,犬脂肪及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其修复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以及增加或维持脊髓组织中髓鞘含量等途径实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