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肺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住院,且规则随访治疗1年以上的75例MAC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病史资料完整,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明确。以抗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治疗1年后痰分枝杆菌培养是否阴转进行分组,分别以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并发症、有无空洞、有无支气管扩张、是否规则治疗,以及规则治疗的4种经验化组合方案等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5例MAC肺病患者中,胞内亚型占78.7%(59/75),鸟亚型占21.3%(16/75);女性占54.7%(41/75),≥60岁者占61.3%(46/75)。97.3%(73/75)存在基础疾病或并发症,其中,支气管扩张占76.0%(57/75),既往结核病病史占32.0%(24/75),尘肺占16.0%(12/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占12.0%(9/7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96.0%,72/75)、气促(44.0%,33/75)、咯血(34.7%,26/75)、发热(21.3%,16/75)、胸闷痛(16.0%,12/75)。影像学表现中结节性支气管扩张型最多(76.0%,57/75),其次为纤维空洞型(68.0%,51/75)和孤立结节型(4.0%,3/75)。治疗1年后痰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为60.0%(45/75),男性、有COPD病史和不规则治疗[患者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7.1%(16/34)、2/9、1/6]是患者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结核病病史、COPD、尘肺、糖尿病及免疫低下等的人群应高度警惕MAC肺病可能,并及时进行菌种鉴定;MAC肺病痰菌阴转率低,对于男性、有COPD病史和不规则治疗者,要加强患者对NTM肺病的认识,及时解除患者的疑虑,积极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
单位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