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比较杨树试验林连续5 a的自然感虫数据和连续2 a人工接虫数据,得出自然感虫数据分析结果与人工接虫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人工接虫可以替代自然感虫观测来研究不同品种的抗虫能力,从而能缩短杨树新品种抗虫性研究的时间;对同批杨树系号连续2 a采用同样的人工接虫方法,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验证了人工接虫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也得出用人工接虫方法来测定不同系号的抗虫性只需1 a就可得到可靠结论;通过对同批同质的桑天牛成虫在高抗和易感杨树品种上的接虫数据分析,排除了引起各杨树品种桑天牛被害率差异并非虫体个体差异和树体个体差异,而真正原因是由于品种间抗虫能力的不同;比较连续2 a的接虫数据可得人工接虫最佳时期为造林2—4 a,此阶段接虫枝条易找,接虫便利,且数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