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定量CT法骨密度测量值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成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单纯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骨密度、BALP、IGF1、25(OH)D3,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并分析骨密度与BALP、IGF1、25(OH)D3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骨密度、IGF1、25(OH)D3较对照组低,BALP较对照组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BALP、IGF1、25(OH)D3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得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预测概率P。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AUC为0.893(95%CI:0.823~0.942),当Log(P)>2.15时,预测敏感度为71.67%,特异度为96.67%。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定量CT法测量骨密度与BALP、IGF1、25(OH)D3显著相关,且检测骨密度、BALP、IGF1、25(OH)D3,可早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有助于临床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
单位江阴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