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温肾通脉汤对阳虚寒凝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肢体缺血改善情况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阳虚寒凝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拟温肾通脉汤熏蒸治疗,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一周、第二周及第三周患者患肢疼痛评分、跛行评分、皮肤温度评分、麻木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患肢治疗前后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管腔直径的改变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与时间在静息疼痛VAS评分、跛行距离或跛行时间、皮肤温度及麻木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静息疼痛VAS评分、跛行距离或跛行时间、皮肤温度及麻木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静息疼痛VAS评分、跛行距离或跛行时间评分、皮肤温度评分及麻木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第1个疗程后患者静息疼痛VAS评分、跛行距离或跛行时间评分及皮肤温度评分无差异(P>0.05),第二、三疗程后观察组患者静息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第一、二疗程后观察组患者麻木评分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第三疗程后观察组患者麻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管腔直径对比显示股动脉管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腘动脉、胫后动脉管径扩张明显(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配合自拟温肾通脉汤对阳虚寒凝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肢体缺血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
-
单位泸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