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成功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投入、学习与运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与参与。师生交流方式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英语语言学习者必须有机会输出语言,才能使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事实上,在现有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课堂活动中教师自问自答,学生觉得课堂上收效甚微。笔者通过近五年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与教师授课模式和师生交流方式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