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升乡村经济韧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前提条件。以弹性、适应性和可转变性为基准维度,构建乡村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省域尺度上乡村经济韧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12-2020年期间,我国乡村经济韧性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区域集聚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省域之间乡村经济韧性的差异性逐渐减弱;乡村经济韧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局域性的“高—高集聚”“高—低集聚”为主要表现形式。依托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识别出数字化生产、硬件设施、人力资源、金融资本、市场规模、专业服务等6个影响乡村经济韧性的关键要素,对各要素的影响效应进行对比后发现,专业服务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最大,硬件设施、数字化生产、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本次之,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最低。进一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各影响因素的联动匹配效应,结果表明:乡村经济韧性是多重要素复杂协同的结果,存在4条驱动乡村经济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分别是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和融智拉动型。这4条组态路径类别能够对乡村经济韧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做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