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策略之上探索新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方法,通过联合常用的反映流量的指标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来指导感染性休克复苏,是否能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入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确立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后立即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处置时间均不超过2 h,参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指南,并依据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液体复苏。观察组使中心静脉压(CVP)≥8 mm 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尿量≥0.5 m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ΔPCO2<6 mm Hg,若ΔPCO2≥6 mm Hg,则判断容量反应性,如反应为阳性则进行液体复苏,或如容量反应为阴性则增加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完成液体复苏;对照组使CVP≥8 mm Hg、MAP≥65 mm Hg、尿量≥0.5 ml·kg-1·h-1、Scv O2≥70%完成液体复苏,而ScvO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压积达到30%以上,或输注多巴酚丁胺/米利农以达到复苏目标。一直持续到所有相应指标达标,或达到6 h。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液体复苏使CVP、MAP、尿量、ScvO2和0 h、6 h乳酸清除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预后指标。结果 2组感染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20%,对照组28%,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与ScvO2、ΔPCO2达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0.930,P=0.001),对照组28 d病死率与ScvO2达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结论 ScvO2联合ΔPCO2可用于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两者联合较单独的可以避免Scv O2假性正常化而停对休克患者的复苏,而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用于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更加准确,安全和可靠。

  • 单位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