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群体解析高油花生籽仁含油量的遗传效应

作者:于海洋; 李玉颖; 吕玉英; 张秀荣; 杨会; 张昆; 王林; 刘风珍*; 万勇善*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03): 487-494.
DOI:10.19802/j.issn.1007-9084.2021058

摘要

为探讨高油花生品系农大D666含油量的遗传模式,以农大D666为中心亲本配置了4个杂交组合(DP、PD、SD、3D),同时利用农大D666的亲本丰花2号和Krapt.st.16配置了正、反交组合(FP、PF),以上述6个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进行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个F2群体的含油量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和超亲现象,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DP和PD组合的亲本含油量差异较小,F2群体含油量均值较高,分别为54.29%和54.02%,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38%和3.90%;SD和3D组合的亲本间含油量差异较大,F2群体含油量均值仅为52.66%和51.75%,变异系数分别是5.51%和6.24%;FP和PF组合的F2群体含油量均值分别为50.30%和51.52%,变异系数分别为6.30%与6.00%。6个群体的含油量分别符合3种遗传模型:DP和PD含油量符合无主基因遗传模型(0MG),受微效多基因控制;SD和3D符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2MG-ADI),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均为正向调控,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64%和37.80%,2个群体基因效应值相近,增效基因来自高油亲本;FP和PF符合2对主基因的等显性遗传模型(2MG-EAD),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17%和63.56%,正、反交组合的遗传模式相同,表明含油量以细胞核遗传为主,加性效应均为正值,增效基因来自高油亲本。综合分析表明,农大D666含油量性状的超亲现象一方面是受其亲本Krapt.st.16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另一方面存在多个微效基因的累加效应。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