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狭窄进行超声分型,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不同类型AVF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透中心因AVF狭窄入院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47例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VF狭窄部位分为动脉型、吻合口型(Ⅰ型)、静脉近吻合口型(Ⅱ型)、静脉型(Ⅲ型),复合型(Ⅳ型)。根据引起AVF狭窄原因分为内膜增生型(A型)、机械缩窄型(B型)、复杂型(C型)和单纯血栓型(D型)。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后观察不同类型AVF术后狭窄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流量改善情况,以及PTA的技术成功率与短期再狭窄率。结果 47例AVF狭窄患者PTA技术成功率91.5%(43/47),其中6例于3个月内再次发生狭窄(6/43,14.0%)。术后肱动脉、输入动脉和引流静脉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统计显示47例AVF狭窄中Ⅱ型明显多于Ⅰ、Ⅲ和Ⅳ型(P<0.01),出现内膜增生的A型和C型多于B型和D型(P<0.05)。4例未达到技术成功均为ⅡA型,ⅡA型的短期再狭窄率高于非ⅡA型(P=0.012)。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手段,距吻合口5cm内的引流静脉是狭窄好发部位,随访时须重点观察,类型多为A型和C型。其中A型术后流量提高不如B、C型,而ⅡA型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易复发,必要时可考虑开放手术或重新评估后造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