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特征对其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均为单发)ccRC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侵袭组25例、非侵袭组62例。2组术前均行常规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对比2组病灶的生长方式、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密度、瘤内血管等,测量并比较2组病灶实性成分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密度值及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的强化程度。绘制ROC曲线评价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密度及强化程度对ccRCC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肿瘤形态、边界、假包膜、肾包膜突破及瘤内血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生长方式、密度、有无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侵袭组肿瘤实性成分平扫CT值[(39.27±6.31)HU]高于非侵袭组[(35.15±7.00)HU],皮质期强化程度[(65.56±32.51)HU]低于非侵袭组[(83.15±28.0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肿瘤实性成分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密度、髓质期及排泄期强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皮质期密度、髓质期密度、排泄期密度、皮质期强化程度、髓质期强化程度、排泄期强化程度预测ccRCC侵袭性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629、0.560、0.553、0.659、0.620、0.620,其中仅皮质期强化程度具有鉴别价值,最佳临界值为60.5 HU,敏感度80.65%,特异度52.00%。结论: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假包膜和/或肾包膜不完整、瘤内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多提示ccRCC具有侵袭性行为,侵袭性肿瘤具有更高的CT平扫密度值及更低的皮质期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