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天山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作者:李超; 罗栋梁*; 李雪梅; 刘磊; 陈方方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04): 528-536.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1.04.013

摘要

以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2000-2018年天山地区净初级生产力、地面湿度、水分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和陆地表面温度6项指标为基础,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利用SEN+Mann-Kendall、Hurst指数及标准差等方法对2000-2018年天山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可持续性及稳定性等进行分析,探索天山地区植被生态质量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及驱动分区.结果表明, 2000-2018年,天山植被生态质量优良区面积占38.2%,等级较差和差的区域面积占41.1%,大部分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呈缓慢降低趋势; Hurst指数分析表明,天山大部分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变化趋势,天山植被生态质量稳定性整体呈"高稳定较少,中低稳定较多"的趋势特征;低覆盖草地的植被生态质量最差,其他林地的植被生态质量最优;天山植被生态质量与气温的相关性显著强于降水,天山地区约20.93%的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受气候因素的驱动,约25.59%的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受非气候因素的驱动,说明天山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共同结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