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

作者:秦书敏; 李玉龙; 杨元明; 陈慰欢; 吴皓萌; 郑欢; 黄绍刚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7(01): 49-61.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9

摘要

目的 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20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每组40只,共8周。采用旋毛虫感染、慢性束缚应激、人工高湿环境及醋酸灌肠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干预。分别于第1、2、4、6、8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24 h进食量与饮水量、粪便含水率,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特点,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结果 造模第1~8周,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均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在造模第2~8周末24 h进食量均低于正常组,造模第2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24 h饮水量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在造模第1、6、8周末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4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活动总距离均低于正常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造模第1、4、8周末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组下降,且在第4、8周末较醋酸+应激组也降低(均P<0.05)。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第1周末60和8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下、第4周末40、60、80 mmHg压力下和第6、8周末20、40、80 mmHg压力下A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2、4周末各干预组大鼠结肠黏膜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程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第6、8周末各干预组肠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肠黏膜恢复正常。造模的第6、8周末,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及醋酸+应激组大鼠结肠组织5-HT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第4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及醋酸+应激组大鼠结肠组织AQP4含量较正常组降低,第6周末,除醋酸+应激组外,其余各组AQP4含量均低于正常组,且感染+应激+外湿组低于醋酸+应激组(P<0.05);第8周末,仅感染+应激+外湿组AQP4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采用旋毛虫感染、慢性束缚应激及人工高湿气候复合因素能够制备出较稳定的PI-IBS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