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多西他赛+泼尼松(docetaxel+prednisone,DP)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采用DP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因不能耐受标准DP方案毒性作用或评估为化疗耐受性差者接受改良DP方案(改良组),同期27例接受标准DP方案(标准组)。改良组和标准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9岁(47~80岁)和63岁(5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改良组和标准组化疗前疼痛患者分别为19例和24例;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0例和19例,内脏转移分别为3例和4例;50例患者均合并骨转移。改良组Gleason评分≤7分者7例,≥8分者13例,未评分者3例;标准组≤7分者7例,≥8分者15例,未评分者5例。两组在疼痛、远处转移和Gleason评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常见毒性判断标准(CTCAE-4)≥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3.4~35.0个月)和14个月(3.4~69.2个月);中位化疗周期分别为4.5个(2~14个)和5.0个(2~10个)。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6.7~112.0个月)和27.5个月(5.1~7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中位PFS分别为6.0个月(1.4~15.4个月)和5.2个月(3.0~1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出现PSA反应者分别为13例和17例(P=0.615);疼痛完全缓解者分别为8例和7例(P=0.927)。改良组与标准组发生3~4级不良事件者分别为3例和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均无5级不良反应者。主要表现为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胃肠道反应、水肿、乏力和黏膜炎等,5例出现≥2个不良反应。改良组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次,腹泻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次;标准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1例次,白细胞减少4例次,血红蛋白减少和水肿各2例次,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乏力各1例次;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者均为标准组。结论与标准DP方案比较,改良DP方案在OS、PFS、疼痛缓解率和PSA反应率等方面没有差异,但≥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