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及方案专家共识

作者:张萌萌*; 林华; 徐又佳; 程海涛; 马倩倩; 毛未贤; 高远; 张岩; 张东伟; 杨书满; 吴岩; 李英华; 张智海; 葛继荣; 史晓林; 吴涤; 李毅中; 王永福; 赵国阳; 张秀珍; 黄宏兴; 徐辉; 郑洪新; 胡玲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 28(07): 937-941.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22.07.001

摘要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规范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骨质疏松分级诊疗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概念单元、命题和理论体系。其结构实体包括:个体、科室、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多层组织框架。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是对骨质疏松患者全程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程管理的人群可分为4组:骨密度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对每组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畅通转诊,连续治疗,上下联动,闭环管理。该共识旨在推动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工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