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从话语到理论

作者:雷磊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02): 54-61.
DOI:10.19563/j.cnki.sdzs.2019.02.008

摘要

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在我国权利研究的学术史历程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对这部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存在着两种读法:一种是话语式的读法;另一种是理论式的读法。理论式的读法是更为恰当的学术姿态,它要求将耶林的权利学说还原到耶林的整体思想脉络中,联系前后多部作品进行解读。通过这种解读可以发现,耶林的权利学说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目的理论是中轴,利益理论和法感理论则是目的理论的两翼。在主观上,权利属于道德的范畴,反映在由历史和经验所促生的法感上;在客观上,维护法感就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社会生活条件),而用国家强制力来维护这种社会生活条件的就是法律。更完整地理解耶林,乃至在审视和批判的基础上促进中国学界的权利研究,恰是在耶林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对他及其作品最大的敬意。

  • 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