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低PSA的Gleason 8~10分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全文替换

作者:徐耀宗; 顾晓; 王飞; 栾阳; 卢圣铭; 黄天宝; 丁雪飞*
来源: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05): 383-387.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0.05.010

摘要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有些患者在诊断为高级别前列腺癌甚至转移性前列腺癌时,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数值却处于很低的水平。探讨术前低血清PSA的Gleason 8~10分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PSA水平分为4组:A组<4.0 ng/mL(9例)、B组4.0~10.0 ng/mL(12例)、C组10.0~20.0 ng/mL(15例)和D组>20.0 ng/mL(36例)。4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8.8±8.6)、(68.9±6.0)、(71.6±6.0)和(68.4±6.4)岁。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1.6±12.1)、(18.8±7.2)、(25.0±13.4)和(24.8±12.5)个月。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3例(33.3%)、5例(41.7%)、5例(33.0%)和15例(41.7%)。精囊侵犯例数分别为6例(66.7%)、2例(16.7%)、2例(13.3%)和14例(38.9%)。淋巴结转移例数分别为2例(22.2%)、3例(25.0%)、4例(26.7%)和13例(36.1%)。预后评价指标为无生化复发天数(biochemical progression-free day,bPFD)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prostate cancer-specific death,PCSD)。4组平均PFD分别为(90.00±38.40)、(306.17±79.00)、(223.14±63.30)和(145.03±62.50)d。PCSD例数分别为4例(44.4%)、0例(0.0%)、1例(6.7%)和5例(13.9%)。组间年龄、随访时间、PFD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别(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组间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PCSD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生存曲线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A组与其余3组相比,年龄、随访时间、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相比,精囊侵犯、PF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D组相比,精囊侵犯、PF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A组相较于B组在随访时间内生存状况更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A组与C、D两组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术前低血清PSA水平的高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相较于PSA更高水平的患者预后更差,易出现精囊侵犯、术后生化复发快且PCSD例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