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后上方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用新技术行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采用传统经典后外侧入路方式)各15例,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随访时间。结果在出血量,输血量,活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随访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粗隆间骨折大多数采用内固定治疗,然而,对于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粉碎的患者,内固定发生松动、失效等的并发症较高。对于这类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选择,但手术方式多样,粗隆间骨折属于髋关节囊外骨折,股骨近端结构破坏,不能像股骨颈骨折那样选择普通假体[1]。常规后外侧入路损伤髋关节后方肌肉等结构较多,出血也较多。我科运用一种微创后上入路方法,开辟一种新的手术通道,该通道经髋关节腔抵达股骨近端骨折处,完全避免损伤髋后方肌肉及关节囊结构,减少出血并加速术后早期活动;经随访获得良好结果。
-
单位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