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830年海因里希·库尔茨首次研究庄子以来,《庄子》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经历了19世纪的小范围选译、20世纪上半叶的节译和20世纪下半叶不断深化的全译三个阶段,整体呈现出日渐深入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汉学、哲学、宗教等领域的译者纷纷投身于《庄子》的译介工作,先后出现了马丁·布伯、卫礼贤、顾彬和卡里克等优秀译者,其《庄子》译本不仅成为德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切入点,也为中德文学、哲学的呼应式对话创造了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