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自控静脉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90例择期行单侧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手术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自控静脉镇痛组(V组)、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组(P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E组)。观察不同时点三组患者的平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期间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术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3(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3+CD8+)、辅助/杀伤型T细胞(CD3+CD4+/CD4+CD8+)]。结果 P组与E组术后2、4、8、12、24、48 h的平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平静及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的平静及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术后2、4、8、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2、4、8、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E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自控单次按压给药(PCA)按压次数均少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患者术后24、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3+CD4+、CD3+CD4+/CD3+CD8+水平均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CD3+、CD3+CD4+、CD3+CD4+/CD3+CD8+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E组术后第2天的上述指标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的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镇痛期间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V组和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改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减少术后镇痛静脉舒芬太尼的用量,降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不良反应,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