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以及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3种方法界定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及其一致性,为探讨不同界定方法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9月山东省一项基于学校的横断面研究中7所学校3 868名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分析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以及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在不同年龄和总体儿童青少年中的检出率,以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0.50 D为近视金标准,采取Kappa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对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率和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36.7%和38.3%。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率为62.4%,且该方法测试的小学和初中的近视率高于筛查性和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3 868名受试者中,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与近视金标准结果一致的人数分别有3 628(93.8%)和2 862名(74.0%),受试者与近视金标准结果一致,Kappa值分别为0.87和0.5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CI=0.93~0.95)和0.79(95%CI=0.78~0.81);与其他亚组相比,8~17岁、初中和高中、居住在城市、日常生活视力足矫、散光度≤1.50 D的儿童青少年应用筛查性近视的一致性较高(P值均<0.05)。结论 筛查性近视与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的一致性较高,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的一致性较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