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一号木技术动作的特点与差异。方法:使用Simi-Motion三维摄像解析系统分析现役6名中国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以及6名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一号木全挥杆动作。结果:1)击球效果方面,球速与起飞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我国运动员的球速、起飞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膝关节变化方面,下杆9点钟左膝关节角度与挥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髋、肩转动方面,下杆9点钟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分别对球速和击球距离影响显著,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下杆9点钟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左膝关节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均值分别低于世界水平11.50°和7.23°。4)重心转移方面,大部分运动员在到达上杆12点钟时,重心便开始向目标方向转移,在下杆过程中重心先降后升,在重心上升阶段完成击球;击球瞬间相对上杆顶点的重心在X轴的位移距离与击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P<0.05),我国运动员的位移差为(1.35±1.02)cm,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相当。结论:1)我国优秀运动员一号木击球距离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原因在于挥速、球速和起飞角度。2)下杆9点钟是全挥杆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时刻,此时左膝关节的蹬伸角度、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对击球效果有显著影响。我国运动员林希妤和殷若宁此时的左膝关节角度过小,影响了挥杆速度;冯珊珊和殷若宁的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角度较小,不利于提升击球距离;刘瑞欣肩髋的过度扭转增加了下背部损伤的风险。3)在下杆过程中,我国优秀运动员重心前后位移普遍较小,向目标方向的位移接近世界水平,这有利于提升击球精准性和增加击球距离;但殷若宁在此过程中向目标方向移动过多,这可能会给腰部带来较大的负荷甚至造成损伤。
-
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