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于2014年5-9月在辽河平原棕壤地区春玉米地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施肥(F)、吡啶尿素包衣(FP)、常规施肥加生物黑炭(FC)以及常规施肥加秸秆半量还田(FS)5个试验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观测N2O的排放情况,对比分析5种农作措施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及玉米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施肥对N2O排放有明显影响,其排放通量主要受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的影响,施肥后排放通量较高,其中基肥和追肥阶段排放的N2O分别占全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的24.3%27.3%和32.0%38.2%;(2)各施肥处理中N2O的排放量均高于CK处理,但与F处理(常规施肥)相比较,FP、FC和FS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0.2%、22.7%和9.4%,其中FP的减排效果最好;(3)各施肥处理碳足迹均显著大于CK。除CK外,FP和FC处理的碳足迹较低,分别较F处理降低了19.5%和14.8%;FP处理的碳强度最低、碳效率最高,与其它农作措施相比,是高产低排效果最优的措施;(4)施用氮肥的直接N2O排放占玉米生产全周期中碳排放的最大份额,其占比为74.9%89.0%,其次是化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其占比为13.4%17.8%。因此,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降低玉米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关键,本研究中,吡啶尿素包衣处理(FP)是棕壤区春玉米生产过程碳足迹管理的最优措施。
-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