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和证候要素的文献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中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现代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摘录证候类型,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等有关证候、证候要素的拆分方法进行对不规范和复合的证候类型进行规范和拆分,并提取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10篇中医证候文献进行研究。这些文献出现的证候类型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相比,只有56.14%的证候涵盖了标准中提出的9个证候类型。文献中共涉及证候类型58种(总频次为1 587),规范后证候类型共43种(总频次为1 732)。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类型分别为疫毒闭肺、湿热蕴肺、寒湿郁肺、肺脾气虚、湿邪郁肺、气阴两虚。这6种证候类型累计出现频率为989次,占总体证候的57.10%。对文献规范后的病位类证候要素15种,出现频率为1 777次,以肺、脾、胃、卫分、气分、神(心、脑)为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2%),占总病位类证候要素的95.94%。病性类证候要素共有20种,共出现2 567次,其中出现频率>2%的依次为湿(外邪)、闭(肺、心神、脑窍)、气虚、毒(疫、热、寒)、湿热、郁、热(外邪、风)、湿(内生)、阴虚,占总病性类证候要素的81.6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复杂性和认识的不统一,导致辨证体系的多样。证候类型纷繁复杂,以实证为主,但需重视"肺脾气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