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作者:刘百球; 聂绍平; 贾长琪; 张崟; 吕强; 刘新民; 吴佳慧; 乔岩; 李军; 罗太阳; 董建增; 刘小慧; 马长生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 18(06): 303-305.

摘要

目的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为介入诊疗股总动脉穿刺以及止血装置的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822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并拟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患者,术后常规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造影下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连线,再沿股骨头下缘、上下缘的中点作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分为A、B1、B2和C4个区,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0±10)岁,其中男性占64.2%(528/822),汉族占97.7%(801/822)。股动脉分叉位于A、B1、B2、C区分别占0.2%(2/822)、4.6%(38/822)、43.1%(354/822)和52.1%(428/822),分叉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B2和C区)占95.2%。当穿刺点位于B区、B1区、B2区和C区时,股总动脉穿刺率分别为83.9%(668/796)、91.6%(271/296)、79.4%(397/500)和40%(8/20)。结论我们提出的腹股沟区血管分区新方法简单可靠,能更好地反映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造影分析发现,股动脉分叉多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血管穿刺在股骨头上下缘之间,尤其在股骨头上缘和中点之间,穿刺股总动脉的概率最高。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推荐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