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会诊的上尿路结石术后感染病例特点及治疗经验,为术后感染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0年至2016年期间临床药师参与上尿路结石术后感染药学会诊,推荐治疗方案17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疾病分为肾结石组、输尿管结石组和肾输尿管结石组3组,对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转归等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尿路、血液和肺部为主。除输尿管结石组外,其他结石组均有部分病例不能明确感染部位,感染部位明确比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所有标本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尿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肠球菌,肾输尿管结石组肠球菌检出率高于其他2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居第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率最高,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磷霉素使用率居第三,肾结石组磷霉素使用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66. 9%患者为中重度感染,肾输尿管结石组重度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3. 4%的患者治愈,54. 9%的患者好转,输尿管结石组病愈率低于其他2组,各组患者病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尿路结石术后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应警惕血行感染,密切防治尿脓毒血症。参考病原菌耐药谱,根据感染程度和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经验性选择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积极控制感染,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