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光泽县中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 各40例。A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62.14±9.27)岁, 实施SAPB;B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62.11±8.35)岁, 实施ESPB。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83±1.59)min、(10.57±2.16)min、(6.93±1.20)d, A组分别为(11.78±2.85)min、(15.12±3.50)min、(8.13±1.55)d,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7、6.997、3.872, 均P<0.05)。术后2 h、4 h时, 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4.02±0.93)分、(3.73±0.75)分, A组分别为(4.55±1.03)分、(4.10±0.78)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2.163, 均P<0.05)。T1~T3时, B组心率分别为(72.35±7.28)次/min、(73.29±10.65)次/min、(73.90±11.23)次/min, A组分别为(68.10±8.73)次/min、(67.25±9.72)次/min、(68.33±10.83)次/min,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5、2.649、2.258, 均P<0.05)。T1~T3时, B组动脉压分别为(81.14±12.15)mmHg(1 mmHg=0.133 kPa)、(79.10±10.75)mmHg、(78.33±12.17)mmHg, A组分别为(70.22±12.55)、(69.34±11.10)mmHg、(66.83±10.78)mmHg,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4、3.995、4.474, 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 低于A组的12.50%(5/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 P>0.05)。结论相比于SAPB而言, 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ESPB可更有效地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 单位
    泉州市第一医院